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gantiaomian.cn
大氣觀測和研究結果顯示,近期不利氣象條件導致環境容量大幅減小。雖然社會活動處于較低水平,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2倍以上,這是近期霧霾頻發的主要原因。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2月12—13日,北京等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細顆粒物(PM2.5)。汽車停駛、工廠停產,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霧霾怎么還在?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等專家就當前重污染天氣成因、變化趨勢和應對措施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超環境容量2倍多
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何還有重污染?
對此,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解釋稱,大氣污染程度不但與排放有關,也與大氣環境容量有關。氣象條件好的時候,城市大氣環境容量大,反之環境容量小。今年春節以來,受假期和疫情影響,社會活動水平下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約20%—30%。
但同時,區域內頻繁出現長時間靜穩、強逆溫、高濕的不利氣象條件,平均風速整體低于2米/秒,相對濕度高于60%,大氣邊界層高度降低到300—500米,僅為正常情況下的1/2至1/3。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東西部等地多次出現大霧天氣,導致區域大氣環境容量比平時減少約50%。
大氣觀測和研究結果顯示,近期不利氣象條件導致環境容量大幅減小。雖然社會活動處于較低水平,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2倍以上,這是近期霧霾頻發的主要原因。
王自發認為,從近10年的氣象觀測數據分析,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處于相同大氣流場中,有時這些城市同步處于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大氣環境容量整體變低。這種現象有時發生在局部,如河南北部城市、河北太行山前城市、北京和天津周邊城市等,此時就稱為發生了“氣象輻合”現象,即各城市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向輻合中心積聚。哪里發生氣象輻合,哪里就成為污染物積聚區,導致該區域出現重污染。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和天津等周邊城市就發生了氣象輻合,出現了重污染,因此,北京和天津的市民感覺“我們這里幾乎什么都停了怎么還有重污染”。河南、山東等省份的城市空氣質量卻持續優良,那里的公眾感覺到企業、汽車、建筑工地停下來,還真就沒有污染了。
“這次持續到13日的重污染天氣過程中,氣象輻合又發生在北京、天津及周邊,目前京津冀地區只有5個城市出現重污染,其他城市均保持優良或輕中度污染。”王自發說。
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并未“傷筋動骨”
目前,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剛開始部分復工。很多人奇怪,車停了、工地停了、企業停了,排放怎么還會超環境容量?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所所長徐洪磊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交通流量確實大幅下降。交通量觀測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公路貨車和客車流量較平時分別下降了77%和39%。粗略估算,受疫情影響,春節假期后,區域內交通運輸產生的污染排放量至少下降4成以上。
從生態環境部監測站點數據分析,2月10—11日,隨著復工復產,城市內和城際間的交通流量又開始有明顯增加。徐洪磊說,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仍是區域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這也得到了觀測數據的科學驗證。雖然每次霧霾的主要成因和各排放源貢獻占比會有不同,但就區域大氣污染成因而言,不能因為車流量減少就認定其排放的污染物與霧霾沒有關系。
“確實,大部分工地都停工了,車流量大幅下降,餐飲服務業、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等行業也大部分停工,這類企業污染排放大幅降低。這些從監測數據上也能體現出來。今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區域PM10、二氧化氮平均濃度較2019年春節同期分別下降13.3%、22.6%。”賀克斌說,但由于我國北方冬季取暖和重污染行業相對集中,“排放方面大家有一些沒注意到的情況”。
賀克斌認為,從采暖看,由于大量務工人員回鄉,居民采暖需求增長,雖然部分農村已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但還有1000多萬戶用煤取暖,一噸散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相當于電廠燃煤排放污染物的15倍以上。從工業看,目前停工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加工業、輕工業,而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集中在高污染、高能耗的資源型行業,如火電、鋼鐵、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石油化工等,這些行業往往存在不可中斷的生產工序,需常年運轉。
有關部門公布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鋼鐵產量較春節前小幅下降,日均鐵水產量降幅約2%,但總體產量仍高于去年同期0.6%,北方地區除個別企業因所在村莊發現疫情停產外,其余企業減產幅度不大。相關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河北省鋼鐵企業高爐開工率略高于去年,有色金屬行業產量較年前有小幅波動,總體基本無變化,平板玻璃和焦炭產量、原油加工量保持平穩。
賀克斌說,數據顯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污染源占比高達2/3的工業和采暖所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并未實質性下降,這些排放源也是該區域的基礎排放量,大氣污染排放量并未“傷筋動骨”,當氣象條件不利導致環境容量下降時,基礎排放量未變就會超出環境容量而出現重污染過程。
堅持區域治理“一盤棋”聯防聯控
對于煙花爆竹,多地出臺禁放規定,元宵節期間出現污染天與煙花爆竹有關系嗎?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唐桂剛說,多地出臺的煙花爆竹禁限放規定,從效果上看是非常顯著的。今年除夕19時至初一6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PM2.5、PM10平均濃度與去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3.7%、33.8%。但各地禁限放措施主要集中在主城區或主干道周邊,大量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沒有提出禁限放要求,導致春節及元宵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量仍然較大、較集中,對空氣質量影響較為明顯。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內縣城與各市城區相比,區域PM2.5濃度峰值偏高幅度達61%。今年元宵節期間,疊加不利氣象條件及煙花爆竹燃放影響,太原、邯鄲、石家莊等8個城市PM2.5濃度達到重度污染水平。北京PM2.5峰值期間,煙花爆竹特征組分鉀離子、鎂離子較平時濃度上升了32.8倍、30.7倍。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元宵節煙花爆竹燃放產生的污染物還存在明顯滯留情況,正月十六白天PM2.5中的鉀離子等仍較平時濃度高出10倍左右。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這次污染過程起始于2月7—8日,污染首先在河北南部、山東北部等地開始累積發展,空氣質量達到中至重度污染水平。8日午后開始,受偏南風及地形影響,區域南部的污染物向北匯集,北京、天津及唐山、廊坊、保定等城市發生氣象輻合,污染物濃度快速攀升,這是由于南部城市持續傳輸的結果。9—10日,河南、山東及河北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好轉,但北京和天津及周邊城市是污染物積聚區,成為污染最重的城市。
“雖然春節放假和疫情控制期間,各類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強度下降,但受特別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數幾個城市積聚,使這幾個城市的大氣污染物承載量遠超環境容量,發生重污染,北京、天津等城市目前就是這種狀況。”賀克斌說,因此,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城市要有“一盤棋”思想,堅持聯防聯控聯治,持續開展能源、產業、交通和用地的結構調整,強化污染排放控制,不斷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