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gantiaomian.cn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實現總量規模穩步增長,創新攻關能力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空間布局更趨合理,綠色發展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等目標。詳情如下: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工業和支柱產業,也是我省重點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經濟總量大,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省政府決策部署,促進我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促升級、提質量、增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 2021—2025 年。
一、現實基礎
(一)產業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石油和化學工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各種風險挑戰,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1、規模效益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我省石油和化學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平穩增長,主要產品產量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 2020年底,我省共有規上石油和化學工業企業 4679家
(含橡膠和塑料加工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 10456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 1.3%,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達 14.0%,總
量規模居全國各省市第 4 位,實現利稅 1351 億元,年均增長5.5%,利潤 909 億元,年均增長 11.1%。20 個大宗石化產品中, 共有 17 個實現增長,其中 8 個產品年均增長超過 10%(詳見表1),已形成年產 5300 萬噸煉油,700 萬噸烯烴(乙烯、丙烯) 和 640 萬噸 PX 的生產能力,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 67%、150% 和 220%。
表 1.“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大宗化工產品產量表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十三五”期間,國內最大規模的寧波石化基地及拓展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以大煉油、大乙烯為龍頭,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和下游專用化學品、化學制品協調發展的石化工業體系已基本建成。其中,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一期2000 萬噸煉油、140 萬噸乙烯和 540 萬噸芳烴工程已建成投產,同時,以巨化集團為代表的氟硅產業及合成材料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我省石化產業結構從以基礎化工和傳統精細化工為主,向以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為重點的結構性轉變,一大批高端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和高科技含量的合成橡膠、工程塑料、高端合成纖維及含氟聚合物、熱塑性彈性體、有機硅延伸產品相繼建成和投產。
3、空間布局進一步合理。著力推進臨港石化產業發展,構建沿江沿海石化產業帶。杭州灣周邊布局了以石油化工、C2、C3、聚氨酯、染料、顏料等產業鏈為核心,以高端產品制造業、新材料、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為特色的化工園區,并積極引導石化企業進園入區,實現區塊布局,集聚發展。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榭開發區、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錢塘新區、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等一批重點化工園區邁入全國先進化工園區行列,石化工業園區已成為我省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引擎。全省首次認定了49 個合格化工園區,3 個培育化工園區。
表 2.“十三五”期間浙江主要化工園區產值情況(單位:億元)
4、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我省石化工業堅持生態優先,持續推進化工生產“密閉化、管道化、連續化、自動化”,綠色發展效果顯著。2020年全行業萬元產值能耗為 0.49 噸標煤/萬元,處于全國石化行業能效先進行列。鎮海煉化、逸盛石化、萬華化學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單位能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寧波石化經濟開發區、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等一批園區入選國家級循環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等企業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5、創新動能顯著增強。2020 年,全省規模以上石化企業
R&D 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 2.26%,“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 14.3%。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共組建各類石化產學研創新平臺 700 余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中心 110 家,新產品產值率均在 28%以上。原創性項目研發和重大技術攻關能力明顯提升,在石化領域,重油加氫裂解、芳烴重整、烯烴制備分離、烷烴脫氫、乙烯氧化等重大煉化一體化技術成果得到應用。在精細化工領域,成功開發和推廣應用了連續管道化硝化技術、塔式定向氯化技術、微通道反應技術、高效生物催化反應技術、元素氟制備及氧化技術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我省精細化學品的制造水平,在提高化工產業本質安全和減少“三廢”排放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中,我省累計關停、搬遷、升級、重組化工企業 806家。我省出臺《浙江省推進城鎮人口密集
區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實施方案》,確定 59家搬遷改造企
業。截至 2020年底,列入國家搬遷改造計劃的 32家中小企業與
列入省搬遷改造計劃的 24 家企業已全部提前完成,剩余 3 家大型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也在順利推進中。明確了各區縣的危險化學品發展定位,鼓勵、限制和退出發展的縣(市、區)數量分別為 26 個、62 個和 17 個。
7、民營石化取得突破性發展。“十三五”期間,我省民營企業一躍成為石化工業發展中堅力量。榮盛集團聯手桐昆集團、巨化股份、舟山海投投資建設浙江石化 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
項目,一期工程已順利建成投產達產。恒逸石化已建成 40萬噸/
年己內酰胺項目和文萊 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重大煉油項目; 衛星石化的丙烷脫氫延伸發展丙烯酸(酯)系列產品,三江化工
的甲醇制烯烴、乙烷脫氫制乙烯延伸環氧乙烷產業鏈,華峰化工開發己二酸延伸發展聚氨酯系列產品,均成為民企助力發展我省石化工業的亮點。2020 年全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中,我省共有榮盛、傳化、華峰等七家石化企業上榜。
(二)問題和短板
“十三五”期間,我省石化產業在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在制造強省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 用,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
1、產業結構尚需優化。從產業結構看,現階段我省石化產業基礎原料化工、傳統精細化工產品所占比重仍然較大,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產業發展速度不快,優勢不明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力度不大。從產品結構看,一些國內緊缺的特種工程塑料、特種橡膠、高性能聚烯烴樹脂、高強度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高端電子化學品供給不足,仍依賴省外、國外進口。一些低水平、低附加值產品如傳統的橡塑加工已經市場飽和過剩,并仍在盲目擴產、重復建設。
2、園區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省石化產業園區化、集聚化、一體化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全省化工園區(含化工集聚區)普遍規模較小,在統一規劃布局、標準化認定、高標準建設等方面需要加快推進步伐。在完善化工園區公用工程和安全、環保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化工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強化區內化工生產安全和環保管控以及實現園區內“五個一體化”等方面,與我省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3、核心技術研發仍需突破。“十三五”期間,我省石化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總體突破力度不夠,能引領行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數量不多,自主開發的高水平、高效益拳頭產品較少,新產品、新技術產業轉化率不高,重要石化生產工藝包、制造裝備、工程綜合解決方案等關鍵技術與國外相比尚有較大差距;裝備研發、檢測手段、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有待提升。
4、安全環保仍有短板。化工生產和使用的危化品,在生產、運輸、儲存、輸送、使用的全過程安全管控方面仍有不少薄弱環節,生產過程特別是涉及危險化工工藝的自動化安全防范措施的總體水平仍有待提升。安全環保事故總體減少,但仍有發生。化工生產“三廢”的源頭控制、過程防范及末端治理,仍有不少短板, 尚需從工藝技術優化、生產裝備和控制手段提升、管理和生產人員素質提高等多方面著力。
二、發展環境
(一)發展背景與機遇
1、雙循環發展格局推進發展新變革。當前,我國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石化產業發展重心正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黨中央作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決策,要求進一步挖掘和釋放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我國石化工業發展潛力大、回旋余地廣,有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和不斷開拓的國外市場,且具有相對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和工業體系,生產規模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列,具有應變破局、開辟新局的基礎和能力,呈現長期穩中向的好趨勢。
2、新基建與新技術帶來發展新動能。“十四五”期間,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新基建項目,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將持續拉動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基礎化工原料、涂料、橡膠制品的國內市場,各行業特別是新興產業對石化產品的巨大依賴,將成為石化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另一方面,以 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迅猛發展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加速石化工業數字化轉型,為產業創新注入新動力。同時,石化產業內部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補短鏈,加大高新技術研發創新, 一些制高點技術將獲得突破,創新發展的推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二)主要困難與挑戰
1、國際環境調整帶來挑戰。受中美貿易摩擦、疫情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由于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且預計會長期存在,全球經濟復蘇的“爬坡”過程將漫長而艱難。與此同時,我國對外經濟活動將面臨經濟全球化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急劇上升、國際交往受限等不利局面,外部市場環境總體不容樂觀。浙江是國際貿易大省, 動蕩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不僅對我省大量原油、天然氣、丙烷、乙烷等原料進口帶來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對我省石化及相關行業制品的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必須認真對待。
2、產業發展存在內部矛盾。“十四五”期間,國內經濟發展同樣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 矛盾依然是我國石化行業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傳統產品結構優化,落后產品淘汰,過剩產品減產能的任務仍很艱巨。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有效供給與需求不能匹配的矛盾正日益凸顯。另外,行業發展的不少關鍵技術短期內難以攻克,經濟效益下滑給帶來的巨大考驗,以及“談化色變”狀況日益加劇等制約因素使石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降耗減碳、本質安全,培育形成一批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從石油煉制到基礎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的完整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綜合競爭力,為“兩個高水平”建設奠定扎實基礎。
(二)發展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化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強關鍵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研發,提高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步伐, 加大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改造力度。
堅持綠色發展。嚴守空間紅線、總量紅線、準入紅線,優化空間布局,加快我省石化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力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堅持集聚發展。按照主體功能區劃分及城市發展規劃要求, 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規范化工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培育新型產業示范基地等平臺載體,推動石化產業集聚發展。
堅持高端化發展。堅持發展高端產品的產業定位,按照“重質輕量”的原則,大力發展高端產品,提高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壓縮通用型產品的產能,淘汰落后產能。
(三)主要目標
——總量規模穩步增長。力爭至 2025年,我省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 1.8萬億元,總量規模力爭進入全國前三,年煉油能力超億噸,烯烴產能 1500萬噸、芳烴生產能力 1400萬噸。創建世界級萬億元/年規模產業集群 1個;培育年產值超千億的綠色石化工業園 6 個。
——創新攻關能力提升。緊盯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研發,開展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高水平實施傳統產業共性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和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投產,提升集群制造基礎能力。到 2025 年,R&D 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 2.8%。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基本形成從石油煉制、基礎化工原 料、化工新材料到高端專業化學品的完整產業鏈,煉化一體化的技術裝備水平躍居全國前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業化學品實現快速增長,傳統化工產業改造提升 2.0 版全面完成。
——空間布局更趨合理。沿江臨海石化產業帶得到快速發 展。寧波石化產業(含舟山拓展區)建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杭州灣上虞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精細化工產業園。嘉興、衢州成為國際知名新材料產業基地。52個化工園區(集聚區)建設水平明顯提升;8個化工園區進入全國重點發展園區行列,新建化工項目入園發展。
——綠色發展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推動石化產業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促進石化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本質安全總體水平明顯提升,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到 2025 年末,全省石化產業萬元增加值能源消耗比“十三五”末降低 8%,萬元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三五”降低 15%,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達到 90%以上。化學需氧量(COD)、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十三五”末減少 1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80%,危險廢棄物處置率達到 100%。
四、發展重點
(一)打造高質量綠色石化上中游產業
1、提升產業鏈上游保障水平。順應全球原料多元化的石化工業發展趨勢,把握國家石化產業布局的機遇,依托浙江海岸線長、深水良港多的自然資源和寧波國際貿易開發區、原油期貨交易中心等有利條件,以煉化一體化為核心,整合煉油產能,做強烯烴產業,提高 PX 競爭力。重點打造丙烷脫氫制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等輕烴產業鏈的化工基礎原料發展戰略,構建浙江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鏈。發展 C2、C3 和芳烴及其衍生物等,為浙江紡織化纖產業、塑料制品產業、橡膠加工產業、汽車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精細化工及醫藥產業等優勢產業提供基礎原料和中間產品保障。
堅持做強做精煉油,做大石化基礎原料,延伸發展高端產品
的產業定位。把寧波—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含寧波石化經濟開發 區、寧波大榭開發區和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打造成浙江綠色石化先進生產基地,以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國際化經營為發展模式,力爭在“十四五”期內建成世界一流的重要化工原材料產業基地。
2、做強產業鏈中游。提升乙烯產業鏈的原料保障能力。重點發展環氧乙烷、乙醇胺下游系列產品、苯乙烯及其下游產品、醋酸乙烯及其下游產品等。完善丙烯產業鏈的配套能力。重點完善環氧丙烷及下游產品、苯酚/丙酮及下游產品、丙烯腈、丙烯酸下游產業鏈。推動 C4 及 C5 產業鏈資源的精細化和高價值利用。主要發展以丁二烯、丁烯、異丁烯、正丁烷為原料的 C4 下游產品;重點發展異戊橡膠、SIS 熱塑性彈性體以及 C5 石油樹脂等。鼓勵發展芳烴產業鏈。開發 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高端環氧樹脂等,重點發展苯及其下游產品、對二甲苯及其下游產品、鄰二甲苯及其下游產品。優先發展雙峰聚乙烯、透明級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特種聚乙烯品種,支持發展專用型 PP。
(二)提升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水平
圍繞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醫療健康以及國防軍工等行業對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 努力突破一批關鍵化工新材料以及關鍵配套原材料的供應瓶頸和國外封鎖,提升我省化工新材料主體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高性能氟硅新材料、高性能聚烯烴新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特種氟橡膠、特種工程塑料、熱塑性彈性體、高端合成橡膠、高性能合成纖維及復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及電子化學品、綠色表面活性劑、環保型塑料和橡膠助劑等專用化學品,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系列化發展;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軍民深度融合、產學研用協同發展且相互促進的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產業體系,在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方向上取得突破,加強前沿材料研究,搶占技術制高點,布局一批以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為特點的產業園,加快化工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和應用市場開拓,提升化工新材料在工業領域中的基礎保障水平。
專欄 1 化工新材料發展重點
含氟新材料:重點發展熔融和改性聚四氟乙烯,高速加工用全氟乙丙烯樹脂、高品質功能性聚偏氟乙烯樹脂、PFA、ETFE 共聚樹脂及用于電子行業的特種氟材料;大力發展新一代環境友好低碳制冷劑和全氟酮滅火劑、綠色發泡劑;含氟脂肪族化合物、含氟芳香烴化合物和含氟雜環化合物、功能制劑。
有機硅材料:重點發展甲基苯基硅橡膠,加成型硅橡膠、無鹵阻燃硅橡膠、高折光率 LED 封裝硅橡膠,高導熱阻燃電子灌封硅橡膠、高性能脫醇型等室溫硫化硅橡膠,推廣綠色、環保連續化有機硅偶聯劑和交聯劑生產技術,重點發展復合型硅烷,功能性和新官能基硅烷,綠色輪胎用新一代含硫硅烷等產品。
聚氨酯材料:重點發展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澆注型聚氨酯彈性體和防水鋪裝材料,高阻燃建筑保溫發泡聚氨酯材料;提升聚氨酯水性木器漆、水性地坪漆和水性工業漆等產品性能,開發功能性、水性、無溶劑和熱熔型聚氨酯合成革以及非溶劑化聚氨酯膠粘劑和密封膠。
高性能聚烯烴塑料和熱塑性彈性體:重點發展α-烯烴單體生產和共聚彈性體、高阻隔性 EVOH 樹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雙向拉伸聚乙烯薄膜樹脂、氯化聚乙烯樹脂以及管材專用樹脂等高端產品,發展高結晶度聚丙烯、高光澤抗沖聚丙烯、高熔體強度聚丙烯、高熔指抗菌聚丙烯、丙丁共聚聚丙烯專用樹脂以及低灰分、低VOC 聚丙烯,提高聚丙烯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可降解塑料:重點發展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類材料(PHA)、聚多糖衍生物(低取代基)、聚氨基酸等產品、聚ε– 己內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 等。
高性能合成橡膠:重點發展溶聚丁苯膠、稀土順丁膠、鹵化丁基膠、氫化丁腈膠、羥基丁腈膠、羧基丁腈膠、高順式異戊膠、氟橡膠、氫化熱塑性丁苯彈性體(SBCs)等。
高性能纖維:重點發展高強和高模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以大絲朿、T1000 以上的高性能碳纖維為主攻方向,發展高溫聚苯硫醚纖維,超細旦、差異化聚酯(PET)纖維,高性能尼龍 6 纖維、高強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耐高溫聚四氟乙烯纖維等。
專欄 2 高端專用化學品發展重點
電子化學品:加快 PPT 級和先進制程的高純、超凈試劑、超高純電子特氣開發與高端市場推廣應用。積極開發集成電路、顯示、新能源等領域用DUV 和EUV 級光刻膠、封裝膠、高性能專用樹脂、液晶材料、光學膜、3D 打印光敏樹脂、偏光片、導電涂料、覆銅板材等高端產品。
高效綠色表面活性劑:重點發展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鹽類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ES、AEOS);含氟、含硅、含硼等特種產品。高性能膠粘劑:重點發展 1)高性能聚氨酯熱熔膠:水性聚氨
酯、反應型聚氨酯、熱塑型聚氨酯;2)有機硅及硅烷改性膠粘劑: 有機硅光學灌封膠、結構膠、高導熱膠、硅烷改性聚醚、改性聚氨酯、改性聚烯烴膠粘劑;3)高性能壓敏膠及特種膠帶:熱熔/UV 輻射固化丙烯酸壓敏膠、有機硅/有機氟壓敏膠、聚氨酯壓敏膠。
環保型塑料助劑:重點發展 1)阻燃劑:納米氫氧化鋁、納米氫氧化鎂、聚磷酸銨(APP)、低煙、低毒有機阻燃劑;2)增塑劑: 檸檬酸酯類、偏苯二甲酸酯類、環氧大豆油類、環己基鄰苯二甲酸酯;3)穩定劑:鈣鋅復合型、稀土類無害有機錫類;4)新型助劑: 改性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
食品和飼料添加劑:擴大維生素E、蕃茄紅素、蝦青素、D-核糖、木糖醇、蛋氨酸、色氨酸等產品的發展規模,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
(三)改造提升傳統精細化工產業
以產品結構調整為抓手,加大力度實施產能整合,實現技術進步、節能降耗、綠色發展等新舊動能轉化和升級,鼓勵跨界融合,開發適應市場新需求的高端產品,全面提升精細化學品的制造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統籌推進化工產業改造提升 2.0 版,堅持以“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為引領,逐步形成以智能自動化 為標志,對標國際、引領國內的新化工高質量發展升級版。在染料、顏料行業,大力發展滿足紡織印染行業新工藝、新纖維以及節能環保要求的染料新品種、新劑型;積極開發和推廣染料、顏料生產的清潔生產新技術;積極推廣先進高效的節能設備和密閉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反應設備,重視和加強新型染整助劑的開發和應用。在農藥行業,鼓勵新農藥的創制,支持高效、安全、經濟、環境友好的農藥新產品、新制劑發展,加快高污染、高風險產品的替代和淘汰;引導農藥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積極推進農藥生產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源,降低“三廢”處理成本。發揮我省氟化工發展優勢,重點支持含氟農藥和相關含氟農藥及醫藥中間體,構建含氟原料、含氟中間體、含氟農藥及制劑產業鏈。在涂料行業,要繼續調整涂料產品結構, 重點發展水性涂料、高固體分涂料、紫外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和含氟功能涂料等環境友好涂料品種,嚴格限制和逐步淘汰油性涂料、高重金屬含量涂料、高 VOC 含量涂料等落后品種。適應鐵路交通、航天航空、電子科技、風力發電、船舶艦艇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船舶防污涂料,集裝箱、鋼構防銹涂料,高性能粉末涂料、風電風片涂料等功能性專用涂料品種。加強高性能成膜樹脂和助劑的研究和開發以及涂料施工方式和應用研究。
五、主要任務
(一)打造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1、做強寧波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持續推進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提升計劃,建設卓越產業示范基地。推動寧波大榭開發區
圍繞煉化一體化、異氰酸酯、輕烴化工三大產業鏈。依托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專區,推進“臨港新材料小鎮”建設。做強寧波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打造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力高、先進開 放的國際一流石化產業基地。
專欄 3寧波石化產業基地三大園區發展重點
1、寧波石化經濟開發區要以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為支撐, 以烯烴、芳烴為主要原料生產為重點,積極發展高品質成品油,“三烯”“三苯”等主要化工基礎原料,延伸發展三大合成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十四五”期間,完成鎮海煉化 1500 萬噸/年煉油,
120 萬噸/年乙烯二期建設項目,三期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破土動工,形成 4000 萬噸/年煉油,220 萬噸/年乙烯的生產能力,煉油和乙烯生產技術和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品油質量達到國Ⅵ標準。
2、寧波大榭開發區,主要依托大榭石化、寧波萬華、東華能源等龍頭骨干企業,積極發展高端油品、PX、烯烴等。“十四五” 期間,大榭石化現有 800萬噸/年煉油擴建至 1200萬噸,同時為 160 萬噸溶劑脫瀝青、50萬噸輕烴芳構,340萬噸芳烴岐化等重點項目提供原料支撐;加快穿鼻島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產業項目投資建設、東華能源完成 66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建設,為 2×40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提供原料保證。
3、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臺塑企業、逸盛石化,寧波金發等重點企業,新建臺塑 6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寧波金發 120 萬噸/年聚丙烯熱塑性彈性體重點發展雙酚 A等基礎原料、合成材料、PTA產業鏈等產品。
2、推進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建設。堅持以打造國際領先的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為目標,推進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發展,建設大型煉油、芳烴、乙烯聯合生產裝置,著力構建超大型有機化工基礎原料產業集群,為下游產業鏈延伸發展提供乙烯、丙烯、醋酸乙烯、環氧乙烷、苯酚、丙酮、苯乙烯、丙烯酸、丙烯腈、碳四烯烴、三苯芳烴、碳五烯烴等主要基礎化工原料,緩解我省重要原料供應不足的矛盾。至“十四五”期末,舟山石化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建成且達產達標,三期項目積極推進,形成 4000 萬噸/年煉油、280 萬噸/年乙烯、1000 萬噸/年芳烴生產能力的國內最大的基礎化工原料產業基地,同時,積極推進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擴園區工作,為舟山石化的有序發展拓展空間。
3、推動嘉興、衢州、紹興上虞聯動發展。依托中國化工新
材料(嘉興)園區,發揮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作用,推 進嘉興乍浦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依托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衢州氟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推進衢州氟硅新材料、電子化學品、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力爭成為國際知名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依托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上虞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競爭力,爭創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二)規范入園集聚發展
1、明確園區規劃方向。有效銜接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明確化工園區四至范圍,劃定周邊土地安全控制線。制定園區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建立與園區規模、發展方向相適應的管理團隊,明確園區化工產業定位、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
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化工差異化、高端化發展,優化產業鏈結構。
2、強化園區規范建設。加強和完善園區基礎和公用工程建設,配套建設工業用水、電力電網、天然氣管道、污水處理廠、化學危險品廢棄物處理裝置;建立工業用氣、公共管廊、危險品車輛停車場等公用工程,方便企業入駐發展。嚴格園區化工項目準入標準和準入程序,建立化工產業“禁限控”目錄,從源頭上提高新引進和新上項目的質量。
3、完善園區管理機制。建立科學的園區評價體系、考核標準及退出機制,促進園區整體水平提升,建設本質安全、綠色環保、生態和諧、產業先進的現代化智能化園區。在全省認定的 52個化工園區基礎上,開展省級化工重點監控點認定工作,建立全省化工產業一體化管理體系。
4、提升園區安全水平。推動現有化工企業入園搬遷,促進產業集中度提升,2025年底前危化品生產企業入園率達到 80%。根據《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全面排查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突出對系統性安全風險的整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防范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實現化工園區整體安全風險可控。推進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實施園區安全風險指數管理, 消除高風險和較高風險化工園區。
(三)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全面推廣綠色化工制造技術,實現
化工原料和反應介質、合成工藝和制造過程綠色化,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污染。積極開發和環境友好的原料、溶劑和催化劑的替代技術,實現有毒有害物和環境敏感溶劑的替代。加快培育一批以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為特點的化工行業綠色工廠。構建以全生命周期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涵蓋采購、生產、營銷、使用、回收、物流等環節的綠色供應鏈。
2、推進碳達峰與碳中和行動。加快淘汰石化領域產能利用率低、污染嚴重、能耗大的工藝與產品,深入開展能效對標,加強企業能源管理,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診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新一代清潔高效可循環生產工藝、節能減碳及過程強化技術等,提高單位碳利用效率。追蹤石化產品碳足跡,加強石化產品生產、利用和回收體系建設,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開展碳中和相關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3、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指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推動工藝升級和綠色化改造。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危化品輸送、投料、反應、分離和干燥等設備以及 DCS、SIS 等先進智能控制手段,達到全生產過程的密閉化、管道化、連續化、自動化,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環境清潔化。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鼓勵石化園區建設設備管線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管理平臺,做好揮發性有機物物料儲存、轉移和輸送、設備與管線組件泄漏、敞開液面逸散以及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環節的管理。嚴格廢水排放雙控,加強固廢綠色化處置,加強污染物在線監測和聯網管理。針對高鹽、高氨氮、含酸、稀鹽酸、稀硫酸、難降解廢水開展先進技術示范。推進廢酸、廢鹽、廢催化劑、精餾殘液等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實施固體廢棄物差異化處理措施。
(四)推進數字化變革
1、加強數字化賦能。加強數字化改造賦能,促進和不斷完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政企協同、開放賦能、 生態創新、持續成長的化工產業大腦一體化綜合支撐系統,推動政府、企業、社會整體聯動的生產關系重塑,建立政企數據安全共享等機制,推動“兩側”、“兩端”數據有效融通,促進石化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等數據綜合集成,推動傳統石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生產力再升級,支撐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聚焦我省石化行業生產、資產與本質安全水平提升方面,逐步完善5G 連接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融合應用,不斷提升生產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和流程的智能控制。
2、推動智能制造建設。建立石化產業數字化車間、未來工
廠以及智慧化工園區標準應用體系,開展數字化車間、未來工廠和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引領我省石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園區建立集日常管理、監測監控、預測預警、應急聯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應急指揮和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加快雨水排放監控系統建設,建立健全覆蓋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的大氣自動監測監控體系。
3、培育數字化服務體系。聚焦石化企業需求,深化“三服務”2.0 版,持續迭代升級“企業碼”應用,綜合集成并優化各涉企服務應用,加快打造聚焦精準、服務多元、政企互動、三級聯動的“企業碼”服務體系,實現政府側內部服務能力的標準化、智能化、業務化,為政府各級機構和部門提供各類業務服務能力。推動裝備、軟件、數字化、儀器儀表、系統集成商、安全防護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協同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針對石化工業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面向石化行業數字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優勢,推動石化產業鏈分工協作,共同發展。
(五)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鏈
1、完善風險清單化管理。面向產業鏈重點骨干企業,滾動開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摸排,梳理形成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斷鏈斷供風險清單,并開展動態跟蹤管理,精準實施強鏈補褳。綜合技術難易程度、技術依賴性等多種因素,根據企業訴求和專家意見,對風險清單實施分級、分類處置。建立完善產業鏈常態化風險監測評價機制,持續迭代更新產業鏈斷鏈斷供風險清單。建立完善產業鏈統計監測體系,建設產業鏈數據庫, 加強運行監測,定期發布報告。
2、精準實施強鏈補褳。落實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
重點推動中石化鎮海煉化擴建項目和浙江石化二期項目建設,加快嘉興乍浦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設,推進油品質量提升項目以及原料多元化供應項目建設,推動高性能聚烯烴、特種工程塑料、合成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等先進材料項目建設。全面開展石化中下游產業鏈培育行動計劃,以浙江石化、鎮海煉化為龍頭,梳理中下游產品,精準招商合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融合發 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集群。
3、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對核心產業鏈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快骨干企業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建設,提升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我省傳統石化產業的比較優勢,積極推動龍頭骨干企業走出去和國際頂尖石化企業引進來。推進我省重點石化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建立戰略聯盟等形式,實現國際投資合作,鼓勵國內外資本參與我省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發展壯大龍頭骨干企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完善石化產業領導小組協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煉化一體化與新材料產業鏈服務團的作用,統籌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工作。圍繞石化產業重點領域,以標志性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 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組建部門協同、專家參與的服務團,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重點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項目、平臺主體,形成工作閉環,精準服務產業鏈提升發展。
(二)強化政策支持
圍繞石化產業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基礎條件建設,加強產業資金、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資源保障。統籌優化省級相關專項資金,加大對石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生產制造提供融資租賃等配套金融服務。
(三)培育人才隊伍
加強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石化產業創新型領軍人才、復合型管理人才和應用型技術人才。營造人才培育創新生態環境和機制,打通人才評價、使用、流動方面的體制障礙,進一步強化激勵機制。推動高校石油和化學工業相關學科建設,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技工學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培養企業急需的各層次專業人才。
(四)創新合作機制
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高等院校和產業研究院為基礎,組建高水平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綜合服務體,實現科技與產業無縫對接。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鞏固和深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緊密高校合作, 提高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和產品開發的研發能力。引導和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和行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保障創新組織和創新人才的成果收益。
(五)加強開放合作
充分發揮我省石化產業的沿海優勢和人才優勢,加強對外開放合作。積極推動乙烯、化工新材料、農藥、染料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石化產業園區,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引導企業構建境外營銷網絡,打造全球產 業鏈。加強區域交流協作,合理引導園區企業走出去在中西部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就地生產、就地銷售。
七、環境影響評價
(一)規劃實施的環境影響分析
本規劃以打造創新、綠色、安全的多元化石油和化學工業體系為任務,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綠色低碳水平,擴大清潔能源利用規模,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良好的環境效益。“十四五”期間,項目建設和生產活動對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加熱爐煙氣、裂解爐煙氣、催化裂化再生煙氣等燃燒煙氣,重整再生煙氣、煤焦制氣凈化洗滌塔尾氣、含塵廢氣等工藝廢氣,油氣回收尾氣以及無組織排放廢氣,對空氣環境的影響。煉油裝置、化工裝置及公用工程排放的工藝廢水(包括含油污水、含硫污水、含鹽污水、清凈廢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地面及設備沖洗水等,對水環境的影響。一般固體廢物主要為氣化灰渣、生活垃圾等,危險固體廢物主要為廢催化劑、廢吸附劑、廢潤滑油、污水處理場生化污泥等。火炬噪聲、電動機噪聲、管道噪聲以及放空噪聲等對聲環境的影響。
到 2025 年末,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達到 90%以上。化學需氧量(COD)、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十三五”末減少 1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
(二)規劃實施的環境保護措施
加強規劃環境評估工作保障。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和我省環境功能區劃各項要求,統籌“三線一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工作,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燃燒煙氣經脫硫脫硝除塵裝置處理達標后排放;含塵含烴工藝廢氣經除塵膜回收達標排放;惡臭氣體采用強化系統密閉、灌頂氣、開停工吹掃氣等收集回收或處理;無組織排放廢氣通過選用先進設備,建立和推行 LDAR 體系,從源頭減少逸散。廢水按“清污分流、污污分值、分質處理,廢水回用”的原 則處置,設置排水和處理系統,部分特殊污水經必要預處理后匯入全廠污水收集系統。固體廢物按照根據“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進行處置,廢催化劑、廢吸附劑等危險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及危廢處置中心安全處置;灰渣類等一般固廢可綜合利 用,制作水泥、磚等建筑材料。噪聲防治主要在設計上選用低噪聲設備,在風機、火炬頭、蒸汽放空口等安裝消音器,以降低氣流噪聲的影響,在總體布局上合理布置,將高噪聲設備隔離布置在室內,充分利用建筑物,綠化屏障及距離衰減作用。
附件: 浙江省化工園區匯總表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