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gantiaomian.cn
近年來,跨行政區域的流域污染糾紛時有發生。其根源在于流域上下游之間環保責任的不對等,容易出現上游排污,下游“買單”的現象,如何破解跨行政區域的流域環境問題,成為了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難題。
2005年開始,浙江逐步推進生態補償試點,隨后,江蘇、安徽等多省份也在逐步探索生態補償制度。2011年,財政部、環保部在新安江流域啟動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試點期3年。試點之后,新安江的水質連年達標,取得顯著的成效。
據媒體報道,新安江流域治理涉及安徽和浙江兩省,安徽黃山市是新安江流域上游的水源涵養區,浙江省杭州市是流域下游的受益區。按照流域補償方案約定,只要安徽出境水質達標,浙江每年補償安徽1億元。(詳情參考→ 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拒絕180個污染項目,設20億綠色發展基金)
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的原則,自2011年以來,包括新安江流域在內,我國已開展九洲江、汀江—韓江、東江、灤河、渭河流域等六大河流的生態補償機制。細細研究這六大河流補償方案,中國水網發現方案細則不盡相同,略有差別,下文一一道來:
九洲江流域:投入累積超15億元 兩廣聯手治理顯成效
九洲江跨越粵、桂兩省區,是廣西的玉林市(陸川、博白兩縣)和廣東的湛江市主要飲用水水源,九洲江流域的水環境安全,關系到九洲江流域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和粵、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局。粵、桂兩省區聯手治理九洲江是兩省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達成的共識。
2016年3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署了《九洲江流域水環境補償的協議》。根據《補償協議》約定,協議有效期為2015-2017年,治理期間廣西、廣東兩省各出資3億元,共同設立九洲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此外,中央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完成協議約定的污染治理目標任務,將獲得9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至此,九洲江流域合作治理資金投入累計超過15億元。
在中央的支持及粵桂兩省區的努力下,九洲江流域工業點源和縣城生活污染源得到較好控制,初步探索出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減負模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非法抽砂、違法養殖、圍庫造塘等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域水質惡化的趨勢。
汀江—韓江流域:雙向補償,已獲中央財政5.99億元補助
發源于閩西的汀江全長300多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河流,也是福建流入廣東的最大河流。而韓江是粵東地區第一大河流,擔負汕頭、梅州、潮州和揭陽市1000多萬人生產、生活供水的重任,因此上游汀江水質直接關系到下游1000多萬人的用水安全。
為更好保護水環境,2016年3月,福建省與廣東簽署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按照規定,廣東、福建共同出資設立2016~2017年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資金額度為4億元,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同時,中央財政將依據考核目標完成情況確定獎勵資金,并撥付給流域上游省份,專項用于汀江—韓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與以往相關協議不同,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采用雙指標考核,既考核污染物濃度,又考核水質達標率。同時,實行“雙向補償”原則,即以雙方確定的水質監測數據作為考核依據,當上游來水水質穩定達標或改善時,由下游撥付資金補償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質惡化,則由上游賠償下游,上下游兩省共同推進跨省界水體綜合整治。
據東方網今年9月份報道,自流域補償協議實施至今,福建省已投入汀江-韓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資金15.99億元,累計獲得中央5.99億元資金補助。
東江流域: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中央財政補貼撥付上游
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明確在江西——廣東東江開展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同年的10月,江西、廣東兩省人民政府簽署了《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明確了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期限暫定三年。跨界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Ⅲ類標準水質達標率并逐年改善。
《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簽署協議
該生態補償協議明確以廟咀里(東經115.1788、北緯24.7013)、興寧電站(東經115.5590、北緯24.6451)兩個跨省界斷面為考核監測斷面。考核監測指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PH、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等5項指標。如出現其他特征污染物,經兩省協商也納入考核指標。同時,江西、廣東兩省聯合開展篁鄉河、老城河兩個跨省界斷面監測評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組織江西、廣東兩省有關環境監測部門,對跨界斷面水質開展聯合監測。
資金補償與水質考核結果掛鉤。江西、廣東兩省共同設立補償資金,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中央財政依據考核目標完成情況撥付給江西省,專項用于東江源頭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兩省共同加強補償資金使用監管,確保補償資金按規定使用。
灤河流域:以國土江河綜合整治予以資金支持
灤河,發源于河北省豐寧縣,流經沽源縣、多倫縣、隆化縣、灤平縣、承德縣、寬城滿族自治縣、遷西縣、遷安縣、盧龍縣、灤縣、昌黎縣、在樂亭縣南兜網鋪注入渤海。全長877公里。
據經濟日報報道,與新安江、汀江—韓江等橫向上下游補償方案相比,灤河流域的補償方案有所不同,初步方案是先建立補償試點,國家以國土江河流域綜合整治試點形式予以資金支持,天津、河北再各自支付一部分,以充分體現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
灤河流域試點共涉及三省一市、共9個地市。其中水土環境污染防治項目共73個,投資35.38億元;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共65個,投資32.74億元;統一水質、生態監測、監管、應急平臺項目1個,投資2.5億元。
渭河流域:參照新安江流域方案,建立中央補助+跨省補償機制
2011年,作為生態補償方面的探索嘗試,陜、甘兩省沿渭6市1區簽訂了《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框架協議》,陜西省向渭河上游的甘肅天水、定西兩市分別提供300萬元渭河上游水質保護生態補償資金,用于上游污染治理、水源地生態保護和水質監測等。
“但考慮到現有上游保護投入和治理成本及未來生態治理需求,目前開展的補償還存在著量小力微、基數不盡合理、補償渠道和方式單一、缺乏有效機制保障等問題,無法滿足流域生態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因此,通過先行先試,在渭河流域建立健全可行的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顯得十分急迫。”今年6月27日,全國政協委員張世珍在接受中國網采訪中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 張世珍
議案里,他建議渭河流域治理,應參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經驗,以中央財政生態補償基金和跨省際的生態補償資金為重點,啟動實施渭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建立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共建共享機制。
上海乾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工業廢氣治理領航者,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乾瀚環保致力于工業廢氣凈化處理、有機廢氣處理、飽和濕氣處理、惡臭廢氣體凈化處理、VOC污染物處理、化工企業廢氣處理、醫藥企業廢氣處理等研究與開發。
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低溫等離子體工業廢氣凈化設備”,其在廢氣治理領域中居國內同行業前列,2007年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公司擁有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和先進齊全的機械加工設備,車間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并擁有全套的整機檢測設備,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廢氣處理專家-廢氣處理設備-工業廢氣治理領航者-上海乾瀚環保歡迎您!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