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gantiaomian.cn
全國碳市場將率先從發電行業啟動,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發電這一個行業的碳市場規模就已超過其他國家的碳市場。
“每噸鋼鐵掙的錢還不如賣一斤白菜掙的多,在碳交易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就不會存在了。”
“個人節能減排的行為可以轉化成經濟價值,比如充公交卡等等。”
歷經七地試點,2017年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作為碳資產的“銀行”和“倉庫”,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將落戶湖北,系統建設運維任務由上海承擔。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在當日發布會上介紹,將率先從發電行業啟動,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全國大約一千七百多家電力企業的碳排放總量達到三十多億噸,發電這一個行業的碳市場規模就已超過其他國家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將率先從發電行業啟動,這一行業排放規模大,數據質量也最為完整。視覺中國|圖
“過去企業用多少煤、多少氣、多少電,都是糊涂賬。啟動碳交易之后,納入碳交易的這些企業,就要加強內部管理,全面衡量各項指標,那些不賺錢或賺錢不多、競爭激烈的產品,就會考慮是不是放棄。”發布會上,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說,“每噸鋼鐵掙的錢還不如賣一斤白菜掙的多,在碳交易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就不會存在了。”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在促進企業積極性和信息公開等方面,碳市場才剛剛拉開序幕。
受訪者——
鄒驥: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
劉爽:能源基金會(中國)低碳項目主任
郭虹宇:創綠研究院項目主管
馬瑩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氣候變化與能源項目經理
李昂,陳美安:綠色創新發展中心高級分析師、分析師
JeffSwartz:DirectorClimatePolicyandCarbonMarketsatSouthPoleGroup
電力入手,鞭打快牛?
南方周末:全國統一的碳市場終于啟動了,是萬事俱備,還是匆忙上馬?
劉爽: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不僅有七個試點的“試水”,還有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政策、標準和法規。但是任何環境政策都不可能一開始就完美出臺,碳市場也不是萬事俱備。全國碳市場初期也會是一個類似試點的狀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教訓,逐步進行完善。
鄒驥:既不是萬事俱備,也并非匆忙上馬。究竟是快是慢?從低碳轉型和整個經濟升級、改革的緊迫性來講,我個人希望還能更快一些,但不管快了還是慢了,眼下的重點是把啟動工作做好,盡早將各項工作往前推進。
南方周末:首批僅納入發電行業,是否為“鞭打快牛”?
劉爽:根本原因是發電行業的數據質量、可信度和透明度比其他行業好很多。放眼國際,不管是歐盟還是美國加州的碳市場,最開始都是納入電力行業。
發電行業還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通過燃料替代來減少碳排放,減排空間比較大。從發電逐步拓展到相對復雜的行業,比如鋼鐵和水泥行業等是從易到難的過程。
郭虹宇:整體看來,電力部門數據的完善性和成熟性會好一些。目前關于碳排放的數據,大部分是按區域或者按整個行業來劃分,很少會從企業層面進行統計。碳交易規制的主要是控排企業,但關于企業的很多數據,如歷史數據、第三方核準數據等存在不足,所以碳交易數據庫的數據存量和質量是目前一個很大的顧慮。
南方周末:試點省市、試點市場還將持續運行一段時間,在全國統一碳市場已經確定覆蓋的行業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不再參加地方的活動。這意味著地方試點“功成身退”?
劉爽:通俗點說,年排放量2.6萬噸以上的發電企業持有的是國家配額,歸國家管,而試點管的是那些沒有被納入全國市場的當地其他管控企業。不過,那么多企業,國家管不過來,由省一級分散開來進行管理,所以真正的監管任務很大程度是落在省一級發改委身上的——這也是試點向全國鋪開的體現。
全國碳市場啟動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會有職責分工,比如全國碳市場里配額分配方法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但是將配額分配給具體的企業則是由地方一級的政府,尤其是地方發改委來負責的。
數據來源:《2017中國碳價調查》
怎樣促進企業參與
南方周末:全國碳市場如何避免“雷聲大雨點小”,加大交易量?對企業來說,碳市場會帶來經營壓力么?
鄒驥:對于高碳、高污染的企業來說,無償或廉價地使用碳資源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這些企業要意識到大勢所趨——加速轉型、技術研發是唯一出路。而另一些非化石能源的企業、低碳的企業是可以從中獲利的,只要碳市場提供盈利的空間和機會,他們一定會來的。
數據來源:《2017中國碳價調查》
劉爽:如果企業認為,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比自己減排的成本更低,就會選擇在市場上購買配額,進行交易。這是碳市場的初衷,能夠讓企業以更優化、更低成本地實現目標。我們判斷碳市場好不好,正要關注它能否讓企業減排且負擔變得更小。
對于先期已經付出很多減排行動,能效比較高的發電行業,國家配額分配時會給予一定的優待,減排越多的企業,越有可能在市場上通過出售配額來獲利。
郭虹宇:控排企業的參與程度也與其配額有關。如果企業面臨的減排壓力不大,而且碳價不高,那它參與動力就會小;反之才有強烈購買其他企業剩余配額的需求。有了這種需求,碳價會提升,其他企業也有了出售剩余配額的動力。
南方周末:配額過多會不會導致碳交易活躍度不高?
劉爽:我同意這種觀點,活躍度不高本質上是因為配額發放過多,總量設計得比較寬松。碳市場是一個人為的市場,當人為交易的商品,也就是配額的供給量太多的時候,基本經濟學規律就是它價格不會高。
與中國相似的歐盟碳市場,最開始也出現過配額發放過多的情況,碳價、交易量都低迷。考慮到要更好地平衡企業的負擔與減排的平衡,中國在初期很可能也出現這樣的情況。
陳美安:為了避免(歐盟)這種現象,全國碳市場可以考慮采取碳價穩定機制,設定價格上下限,當價格過低的時候,減少配額的發放,而當價格過高的時候,可以適度放出預留配額來平抑碳價。
鄒驥:現在國內配額分配是政府出面,委托專業機構和專家制定對標標準。但他們都是特定部門的利益相關者,又具有高于他人的行業知識話語權,因此對標標準很容易過松,大多數行業企業拿到足夠的排放配額,造成事實上的超量核發。
初期這種方法有現實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不能固化這個分配方法,我主張幾年以后,用配額拍賣機制逐步替代。未來應通過更嚴格的配額總量控制,同時引入碳金融,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碳市場,來把碳價維持在一個足以讓碳市場發揮作用的水平之上。
數據來源:《2017中國碳價調查》
南方周末:怎樣監督企業不在碳市場中瞞報或投機交易?
馬瑩瑩:公開企業排放數據以及第三方核查信息,并且監管要及時,懲罰措施跟上,處罰力度要比瞞報成本更高,有威懾作用。在深圳碳市場,有企業因為超額排放而遭到三倍于市場價格的罰款。我就看到有兩個企業的罰單高達百萬。
鄒驥:現在有個口號說:“我們碳市場是用來減排的,不是用來炒作的”。但實際上任何市場客觀上都可能存在炒作和投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向應當是防范、管控過度投機和炒作,不能因噎廢食,因為有投機和炒作造成的風險就不去發展碳金融。
初期為了起步穩妥可以暫不納入,但強調要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完善市場體系的背景下理解碳市場、引入碳金融的方向不能模糊。管控市場風險需要在一個風險體系內做出權衡,這是管理市場的藝術。
個人減排可充公交卡?
南方周末:碳市場似乎離公眾很遠,公眾應該怎樣參與?
劉爽:在一些試點地區有嘗試,比如廣州的碳普惠政策、武漢的碳寶包,讓公眾感受到個人節能減排的行為可以轉化成經濟價值,比如充公交卡等等。
數據來源:《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研報告2017》
郭虹宇:我能想到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為交易主體去參與,碳交易試點期間,好像個人可以去開個交易賬戶,作為一種碳金融方式進行交易,類似股票市場;另一種就是公眾通過信息披露參與監督,及時了解控排企業的相關信息。
JeffSwartz:從國際經驗看,公眾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參與碳市場:通過參與碳抵消項目的發展過程;通過觀察碳排放交易所提供的數據來監督碳市場的運行;還可以通過開展低碳活動、出售碳排放額度來獲得相應的資金回報,這一點政府未來可以執行。
數據來源:《中國公眾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認知狀況調研報告2017》
南方周末: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在試點地區未很好推進,全國碳市場應該如何做信息披露?
郭虹宇:目前信息披露機制還沒落實,這也導致大家對于碳市場運行的有效性有一定顧慮。碳市場的信息披露,首先還是需要完善企業的信息。現在采用這種MRV(測量、報告與核證)機制,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允許第三方機構的監督,一方面是讓企業能夠更好地做好信息透明化;另一方面也是健全碳市場的一個部分。
信息的公開和透明程度會影響市場發現和改進問題的反應靈敏度。一個強制性的信息公開和信息披露規定,能夠確保利益相關方的有效參與,最終充分發揮減排效果。
劉爽:信息披露可以跟碳市場交叉、并行推進。環保部已有的網上排污許可證的信息公開系統可以供碳市場參考。相信未來碳市場公開配額等一系列的數據,都是可以的。
馬瑩瑩:我們一直關心總量控制是不是夠嚴格,能否真正達到減排目標,希望看到總量控制嚴格且公開。目前從試點來看,有些試點公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逐年遞減的,但有的沒有看到過總量信息。全國碳市場不僅總量信息要公開和評估,企業碳排放數據也應該披露,建議搭建類似環保系統的信息發布平臺,公開控排企業數據及監管信息。
南方周末:你們說建議搭建類似環保系統的信息公開平臺,如何將碳交易和其他的環保政策結合起來?
李昂:其他政策包括用能權交易、節能量交易、可再生能源綠證交易以及排污權交易。長期來講,碳交易可以統領或替代用能權、綠證和節能量交易等政策,成為基礎性的市場機制。但在過渡階段,或者中期,碳交易和其他市場或交易的協調仍然有很大的必要性,否則會存在過度行政和資源浪費的可能性。
從政策整合的角度來看,碳市場需要從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主管部門、交易成本以及激勵和融資機制幾方面與其他政策相協調。除此之外,碳市場需要與正在進行的電力體制改革相互支撐,形成碳價傳導機制,從而有效地發揮其減排功效。
數據來源:《2017中國碳價調查》
原標題:國碳市場啟動:“碳市場是用來減排的,不是用來炒作的”
廢氣治理專家-廢氣治理設備-工業廢氣治理領航者-上海乾瀚環保歡迎您!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